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 
哈罗南宁家长彭女士专访:以开阔的“地球村”视野,布局孩子未来成才之路

时间:2023-08-07 14:12:54    来源:京领新国际

导语

打造经典,造就永恒。《国际家长社群》系列专访邀请来自全球知名国际化学校的家长进行对话,探讨教育经验,分享心得体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家长满意度是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参考。《国际家长社群》系列专访旨在倾听家长的声音,了解家长的需求,推动国际化学校建设与进步,促进国际教育事业发展与升级,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每个学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故事,无论是最初的择校还是最终毕业升学的去向,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考量和选择。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和学子的支持,而家长和学生同样寄希望于学校。相信在每段教育旅途中,每所家庭都有不同的体悟和收获。

本次家长访谈,京领特别邀请了来自哈罗礼德学校南宁校区家长彭女士,从培养理念、人格养成、教育模式等方面分享她的教育心得和孩子在哈罗南宁的经历。

彭女士

儿子读三年级,女儿读二年级

均于哈罗南宁就读

学校介绍

哈罗礼德学校南宁分校(哈罗南宁)位于南宁市邕宁区龙岗大道,为南宁市引进的高端国际化教育的重要项目,也为广西首家具有纯正英式精英教育血统的学校。

哈罗南宁传承英国哈罗公学450年教育成就和中国文化精髓,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贯制国际化双语教育,培养出具有优秀领导力的人才。校园由东向西分别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部以及高中和宿舍,各教学区既相对独立,又具整体感和韵律感,充分展现哈罗的历史底蕴和人文传统。

本次,京领特邀哈罗礼德学校南宁校区家长彭女士做客《国际家长社群》,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希望为广大国际学校家长提供更多参考。

一、

关注身心健康,创设理想的教育环境

1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第一位的

作为一名心理老师,彭女士认为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彭女士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心理处于亚健康和疾病状态的学生,或是有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的孩子,进而发现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是真的能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的。因为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孩子们始终要面临中考、高考,而家长、社会和学校也会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所以这些层层的压力都会压到孩子身上。

彭女士谈到,“因为我看到了这些孩子的状况,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我希望能够给我的孩子一个理想中的教育环境。”

彭女士认为在国际学校的氛围里,心理因素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灵,再优秀的孩子也走不远。

2

优秀的师资力量给予成长空间

彭女士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师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学生需要眼里有光的老师,老师要真的去关心孩子。另外,与公立学校相比,国际学校拥有更高的师生比,这保障了老师能够充分关注到每个孩子。彭女士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学生是需要被看见的”。

让彭女士印象深刻的是女儿的班主任,因为女儿有一些爱分神,也就是注意力缺失,所以她会有自己的一个世界,喜欢按她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情,这就导致了女儿有时候上课爱开小差,需要老师不断地去提醒。先前在公立学校的时候,老师会严厉地批评女儿的这种表现,而在国际学校,女儿的班主任看出了女儿需要用游戏的方式去学习,会非常关心女儿,甚至反过来安慰家长,这让彭女士非常触动。而女儿也在跟班主任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从一开始惧怕老师到看到班主任就飞奔上去拥抱,一切都变得十分美好。

“其实我们中国古代也是这样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每个孩子肯定是不一样的,你一定要看到那个孩子的特质是什么,然后按照他的特质去关心、帮助他。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放到合适它的土壤,它会开得很好,开不好的话不是因为花有问题,而是因为环境出了问题。”

二、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1

双方的投入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彭女士和先生都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很多,为孩子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

爸爸专业是学法律的,所以对文史哲这类的知识比较了解。所以在出门旅游的时候就会为孩子讲解和讨论当地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以及一些文化和风俗,让孩子从小接受文化的熏陶。例如,去西安旅行的时候,爸爸因为对文化很感兴趣,就专门去给孩子搜秦腔的表演,还顺便听到了华阴老腔,看到了木偶戏和皮影戏。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分歧时,彭女士和先生会一起商量和讨论。彭女士认为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感受和想法都不太一样,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要沟通。

“比如,爸爸会觉得目前的阶段,特别是男孩子,不用让他学太多的课外的东西,还是要把品格打造好,其实我也是认同的。”

在平衡工作和育儿的问题上,彭女士的先生起初是不赞成彭女士工作的,因为照顾孩子的任务已经很繁重了。但是彭女士认为女人是需要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价值感和意义感的,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们也可以慢慢照顾好自己。

在彭女士看来,在当下的语境之下,做全职妈妈对于女性来说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安全感,女性应该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除了是别人的妻子、妈妈,最重要的还要是自己。女性该如何把自己内心的激情、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连接起来,这些都需要去做一个平衡。

在孩子小学以前,彭女士一直在做全职妈妈,到了彭女士认为该重启自己的事业的时候,由于先生的不赞同,随之又和先生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沟通和磨合,最后达到了一个平衡。彭女士做了一个折衷,从做心理咨询转为做心理老师,这样就可以适当地减少一些工作量,分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家庭。

2

平衡两个孩子的教育需求,

保护孩子情绪

彭女士认为,在自己的家庭教育过程中,要根据两个孩子不同的性格去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而彭女士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停地学习。

“我其实自己也是在一个摸索的过程当中,我们两个孩子的年龄也比较相近,因为感觉不会带,所以自己就先去学教育,然后再去学心理学。”

在彭女士看来,妈妈不断地去学习、去成长,无形当中是在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例如,二娃的出生其实是在剥夺大娃的被陪伴与被爱,如果照顾不当就会导致孩子的不良情绪。

“到后来的时候,我就两个孩子一起带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会犯错,但是如果关注到这个孩子,发现好像他有点不对劲,那么我就会去找原因、去学习,然后再不断地去观察,去纠错。我属于那种犯错了就会承认,然后就会很真诚地去道歉的人。我会多多鼓励孩子,并发现他/她们的优点,而且两个孩子现在也还是挺好的,都特别活泼,这点我还是蛮欣慰的。”

三、

以地球村意识培养世界公民

1

提升软实力,迎接广阔的世界舞台

彭女士认为家长应该摆正教育孩子的心态,不应该把养孩子当作一个投资,不要去考虑能得到多少回报,而是在养育的过程当中,快乐地和他们在一起,心甘情愿地付出就够了。

“未来的人生是孩子们的,你和你的孩子们共同选择了一条你们都觉得还不错的道路,然后剩下的就交给孩子们去走就好了。”

面对这个科技发展日益加速的当代,谈及孩子未来应该具备的能力,彭女士认为最为核心的是创造力、批判性思想、审美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领导力。

“因为在知识的获取能力上,我们是无法和人工智能相比的,现在的人工智能不仅能够解答问题,还能和人类共情,所以人类很难去和AI抗争。我相信人核心的一些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未来社会如何发展,都是需要这些能力的。”

彭女士有一个“地球村”的想法:“我觉得每个民族的特色都是我们要去承认和传承的,但是更多的是要能够去包容所看到的文化,对它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把这些美好的文明的东西传承下去。”

对于孩子日后的职业发展,彭女士认为要更多地去发现孩子的天赋,让孩子能够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因为孩子在中国土生土长,有从小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所以彭女士希望孩子能够从融贯东西方文化的理念去深入思考,成为一个能够打破东西方壁垒的人。

“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孩子们能够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让自己的生命也去绽放光彩。”

彭女士希望孩子们能够有“世界公民”的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搭建起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从而让更多人为世界文明所惊叹。

2

写在最后,给家长的择校建议

在择校上,彭女士认为首先要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其次要选择办学时间稍长一些、更稳定一些的,然后也要考虑师资,考虑家长群体以及学生状态。“我觉得再怎么强调师资和管理团队都是不为过的,一定要是非常热爱教育的人去做,不管是在哪里。”

“我不可能给他一片净土,他在这里看到的也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世界,而且他也需要在这个世界当中去学习一种生存的本领。”

《国际家长社群》系列专访与每所家庭一起,探讨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培养心得,把他们的经验和感受分享给更多家庭,同时,京领还将把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及认可度作为2024京领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榜单评选的重要参考指标,给予行业内外的家长和学生群体以参考和借鉴。该专栏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国际学校在家校共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国整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与家校共育建设。

《国际家长社群》系列专访

现面向国际教育家庭

公开征集采访,

有意愿参与的家长

可进行报名。

标签:

读图

X 关闭

X 关闭